close

慈悲的滋味慈悲的滋味  1-14-2011我在想「哈利波特」故事的一開始,為什麼要設一個分類帽,把秉性不同的人依不同學院上課,這也是一種「因材施教」嗎?在分類帽分類學生的同時,家長也被分類了嗎?今年在姊妹校也發生類似的事:一個很會教的老師氣到不教後,學校換了新老師,新老師才能不足,開學兩個月裡,上課時被犀利的家長砲轟,;學校為了滅火,連換三個老師才止住戰爭。在另一所好野人學校裡,小三老師自我介紹時,說:「我以前都教幼稚園,今年是第一次教三年級,沒經驗之處請多多指教。」全校三年級用「如果你是蘋果,你覺得自己是那一種蘋果?」來分班,學生回家頻頻問媽媽:「我是什麼顏色的蘋果?」氣得家長向校長抗議,開學第一個月裡學校立刻換老師。姊妹校的朋友問我:「為什麼你們不換老師?」「是不是學校給老師的錢太少,請不到好老師?」「你們應該去學校查帳,到底錢花到哪裡?」對於這樣的質問,我覺得是一種污衊。我辯稱說:「不能因為有很多志工幫忙,便覺得辦校不值錢。真正的教育不是這樣評估的。」同樣兩所姊妹校學校,一所學校堅持自給自足,為了堅持在海外辦一所可以培養小華僑人文教育的學校,每個星期光是付場地費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,而且只能使用幾小時。另一所學校接受大企業和好野人捐贈,辦校績優、佳績頻傳,學校場地好得沒話說,有固定的行政人員,從早到晚都有各種課程可以選擇。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,但是我真的喜歡學生共學、家長互助、學校互融的學習環境。大人在教室旁聽三星期的課,很有誠意的召開一個家長會,聽取家長的各方意見。當天全班23人,除了三個在教室值班當助教和愛心媽媽,一個請假之外,來了24個家長,只有一個缺席;很多都是夫妻連袂來參加家長會,所有家長都很關心孩子的中文教育。大人先給大家一份問卷調查當場填寫。我很喜歡第一個問題:「這學期你在教室的參與時數有多少小時?」這真是一針見血!參與時間愈多的人,發現的問題越多,越知道問題的嚴重性;只來過當一兩次愛心家長的人幾乎都沒問題,而且也很看得開。擔任主要義工工作的人,每次上完課都搖頭嘆氣、更多是氣憤難當,我接受所有的訊息,所以抱怨最多。副大人說:「我常常聽見你們跟我抱怨老師又怎麼樣了?」像是愛打小報告的小孩,惹人討厭;可是老師每週都有層出不窮的問題發生,讓家長來不及告狀。當天,大人和副大人誠心誠意和家長解決問題時,為老師說好話、擋子彈時,家長也願意全心全意協助老師教學上的困境。有愛心爸爸在工作勞累時,犧牲週末時間,志願進教室為老師管理秩序,贏得大家的掌聲。有愛心爸爸說:「我不願當壞人,也不喜歡當壞人管理秩序,可是如果老師需要我幫忙,我願意效勞。」聽了令人感動!開完會,當學校和家長都達成共識時,一下課,助教怒氣沖沖的說:「今天教室秩序一團亂,有舉手和沒舉手發言的小朋友通通有獎,破壞教室秩序的人就是老師!這樣亂糟糟的環境如何上得了課?」「小考的題目就是回家作業,竟然讓學生打開書考試。」這學期老師出的作業和考卷,不是難到考倒家長,就是簡單到測不出學生的學習。有沒有一種考卷叫「難易適中」?簡單的可以考出學生的基本程度,給學生基本的自信;有深度的可以測出格外努力的學生。我可以了解當天助教有多生氣,這樣的情形每週發生,很多助教都生氣了。轉眼這週是期末考,老師還在狀況外。有家長直接問大人:「學校是要我們繼續忍下去嗎?」「這老師是打算混過最後幾個月,還是明年會繼續教?」「明年我們還會遇到這樣的老師嗎?」「學校到底是如何培訓新老師和面試新老師的?」有家長問:「為什麼隨便一個代課老師,課都上得比我們老師好?」可是我們要慈悲為懷,學校是不可能替換老師的。有家長說:「有老師肯每個星期來上課我們便該感激了。四年級的孩子本來就很愛說話頂嘴,我相信老師現在在教室上課也是戰戰兢兢,覺得這班家長很難搞。」往年大家常掛在嘴邊的話:「只要把孩子送進學校,完全配合老師,孩子的中文程度就沒問題了」,這幾個月卻沒人說了。開學至今五個月了,老師從沒主動和家長溝通、沒有人知道老師的看法、想法和作法。只好有勞大人居中代問,那就是為什麼這一班的問題會搞到這麼大?開會當天,家長雖有怨言,卻更努力想辦法幫助老師,以提升上課品質。我們除了固定的愛心媽媽排班改作業、助教協助老師上課外,我們幫老師訂立獎懲制度、換獎制度、只要老師需要,家長都願意隨時伸出援手。錯誤的邏輯是「不該由家長來訓練新老師」。新老師不是不好,我們以往遇到的都是新老師,對於嚴管勤教的老師,我們尊重有加,極力配合,乖乖當良民家長,只有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跟上老師的腳步,不敢錯失一段好的師生緣。以往四年裡,只有家長覺得自己對不起老師的用功和用心,從沒一句對老師的怨言。到底是「教不嚴,師之惰」?還是「師之惰,子不學」?誰能保證一輩子都遇到好老師,有時不適任的老師更是一種好教育。沒人敢言換掉老師,卻更體諒老師的教學心情。有時金剛怒目、菩薩低眉,都是一種慈悲。一如一個慈悲厚道的公司業績不佳時,不是一味裁員解決問題,而是想辦法增強員工的工作能力,讓企業永續經營。到目前為止,所有家長都信守承諾:「絕對不在孩子面前批評老師。」我們還是叮嚀孩子要聽老師的話,要尊敬老師。願在事件過後,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看到另一種榜樣:「學校、家長和老師是如何在海外為小華僑辛苦辦學的用心。」願孩子長大後學會用一種感激的態度,回首看待一種超脫「就事不論人」的集體成長,那是人文教育很難用分數評估的境界。唯今之計,家長只想更努力來協助老師教學更上軌道,才是孩子的福氣。慈悲的滋味如何?酸甜苦辣自在心中。.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a0000145 的頭像
    aa0000145

    月子中心

    aa0000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